學校簡介
遼寧石化職業技術學院隸屬遼寧省教育廳,始建于1952年,設濱海、古塔2個校區。現有教職工462人,在籍學生一萬余人。學校是國家首批骨干高職院校優秀校、國家第二批“雙高”計劃遼寧省推薦立項建設單位、省高水平現代化高職院校、省“興遼雙卓越”A級建設單位、省文明校園。
學校與中石油、中石化、中海油、華錦集團、中化集團、大唐國際、恒力石化、萬華化學、華為、騰訊等300多家規模企業密切合作,連續多年就業率超98%,獲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,畢業生收入位居遼寧省職業院校首位、全國第46位。畢業生被中石油錄用人數位列全國高職院校第一,是同時開展中石油、中石化新型學徒制培養的國內唯一高職院校,是華錦集團唯一校招單位。學校大批畢業生成長為黨的二十大代表、全國勞動模范、全國“五一勞動獎章”獲得者、全國技術能手等優秀技術技能人才,為遼寧省經濟建設和石化行業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。
學校黨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,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,入選全國新時代高校黨建樣板支部、全國高校“雙帶頭人”教師黨支部書記“強國行”專項行動團隊,獲得省委表彰先進基層黨組織。入選2024年全國大學生“鄉村振興·青春篤行”計劃全國示范性團隊。
學校堅持推進產教融合、校企合作。對接產業需求,切實增強服務區域創新發展、協調發展、綠色發展能力。創新“政行園企校”合作辦學模式,獲批省典型實質性產學研聯盟1個,牽頭完成2個省級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工作,與省內32個化工園區深度合作,產教供需對接項目276項,成為全國高職院校產教融合50強。常態化開展“3+3+5”人才成長監測,企業滿意度高于98%。
學校堅持實施人才強校戰略,推進一流師資隊伍建設,構建“專任教師+行業導師”雙元結構體系。學校現有專任教師碩士以上學位比例超80%,擁有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創新團隊2個,全國石油和化工教育優秀教學團隊4個,全國優秀教師1人,遼寧省政府督學1人,遼寧省特聘教授、專業帶頭人、青年教育科研骨干12人,遼寧省“興遼英才”“興遼名師”、省級教學名師等20人次,30人入選“百千萬人才工程”。
學校持續深化產學研合作,推進科研創新賦能企業發展。高質量建設省級科研創新團隊、省級技術轉移示范機構、省級科研成果轉化平臺。建有6個技術創新中心,2個中試基地、1個省級眾創空間。連續流微反應中試基地被省科技廳確定為省級中試基地。3GT眾創空間獲評省級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。獲省科學技術獎3項,“二芳基乙烷的合成新工藝”入選首屆遼寧省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提名項目名單。
學校設有石油化工系、應用化學系、機械技術系、自動化系、信息技術系、商務系、鄉村振興學院、馬克思主義學院、體育教研部等教學機構9個,石化研究所、職教研究所等研究機構2個,1個下屬中職院校遼寧省農業經濟學校。堅持不懈加強專業群建設,構建“2-2-4”專業群發展格局,石油化工、化工裝備、自動化技術專業群為省高水平特色專業群。石油化工技術專業群、化工裝備技術專業群、分析檢驗技術專業群、工業過程自動化技術專業群為A等省級“興遼卓越”立項建設專業群。設有專業47個,其中省高等職業教育五星級專業5個、四星級專業8個、省數字化升級改造示范專業4個、省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示范專業1個、省“訂單、定制、定向”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示范專業1個、省書證融通示范專業2個,專業設置與產業結構契合度達85%以上,形成服務遼寧“原字號”深度開發的特色專業矩陣。獲國家級、省級教學成果獎17項,國家精品課程1門、入選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16部。
學校建有國家級示范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、省級示范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、省級產教融合實訓基地、中國石化聯合會首批石油和化工行業安全技能實訓基地,與企業合作設立校外實訓基地83個,擁有校內實訓室145個。現有應急管理產業學院1個,興遼產業學院5個、鄉村振興產業學院3個。學生近年參加職業院校技能大賽、挑戰杯等國家級比賽并獲獎22項,其中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一等獎8項,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銀獎2項、銅獎1項。
學校堅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,提升國際影響力,立足服務“一帶一路”倡議和國際產能合作需求,依托遼寧職業教育出海品牌“墨子工坊”、泰國海外產學研基地、“絲路華語”海外培訓中心、巴鐵友誼語言中心等平臺,以培養國際化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和服務“走出去”企業為宗旨,積極開展留學生學歷教育、海外員工技能培訓。經教育部備案,與俄羅斯喀山國立研究型工藝大學開展合作辦學招生,與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中資企業合作,將新工藝、新技術、新規范等融入教學標準和教學內容,形成了引領職業教育隨企出海的實踐范例。
遼寧石化職業技術學院以辦學能力高水平、產教融合高質量為目標,致力于建成最具區域特色和社會影響力的國內領軍、國際一流的高水平職業院校,為服務遼寧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、加快建設教育強省貢獻力量。(數據截至2025年6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