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0后“老師傅”曹寬在操作臺上練基本功,一不小心把手上血泡磨破了。他并沒有在意,而是接著完成工序。他的手比同齡人更粗糙,握住就能摸到一層厚厚的老繭。
走進吉林石化建修公司東部檢維修一車間休息室,就能看見墻上貼著一個大大的“鉗”字。東部檢維修一車間鉗工一班班長曹寬解釋:“‘金’和‘甘’合起來就是我們鉗工的‘鉗’字。這個字也是我的座右銘——做閃光的金子,品奮斗的甘甜。”
1992年出生的曹寬在青春路上留下了一串奮斗的腳印:在吉化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,他攻克了丙烯冷媒壓縮機組安裝難關,每年為下游增加乙烯量13萬噸;他提出“大型設備溫差拆解法”等5項工作法,發(fā)明了“設備內部監(jiān)測取出器”等多套專用工具,解決設備疑難問題70多項,改造關鍵零部件8個,創(chuàng)效500余萬元;榮獲了“全國五一勞動獎章”、“全國技術能手”榮譽稱號、中石油第十屆“十大杰出青年”等多項殊榮。
有困惑,卻重新愛上工作
在讀大專時,曹寬在全國職業(yè)院校技能大賽中獲得二等獎。2013年年底,即將畢業(yè)的曹寬憑借這份榮譽被吉化擇優(yōu)錄用。“真是覺得完成了一件終身大事!”曹寬說。
一進入吉化,曹寬就被分到了建修公司東部檢維修一車間鉗工一班,當時的班長是全國勞模李永翔。半年的培訓實習結束后,曹寬又成了李永翔的徒弟,成為他人眼中令人羨慕的年輕人。
但曹寬自己就覺得沒那么幸運。工作環(huán)境中不是油就是灰,老師傅的工作服上全是補丁。化工設備普遍較大,機械零件輕的也有40來斤,不能用起重吊的零件就得用手搬。很多時候還要迎著風雨在室外施工。
艱苦的環(huán)境讓剛走出校門的曹寬有點泄氣。此時,一件事讓曹寬重新認識了自己的工作。曹寬跟著師父李永翔檢修機組,發(fā)現(xiàn)問題后,李永翔一下就跳到了汽輪機底部。“師父拿著螺絲刀和手電筒,在狹小又悶熱的空間中挨個排查每根管線的焊接情況。里面飄滿了保溫棉,沾到人身上特別癢。他一個多小時后才爬出來,臉上除了牙全是黑的。”曹寬說,從那天起,他沒再想別的,只想著也要成為師父那樣的好工人。
拿榮譽,也為企業(yè)貢獻利潤
很快,鉗工一班又接到一個大活兒。工友們每天從早7點干到晚8點,在室外作業(yè),面對風沙。在施工的40多天里,曹寬緊緊跟著師父,還隨身攜帶個小本,記錄關鍵步驟。
曹寬經常一蹲就是五六個小時,每項操作都會多干幾遍;工作不忙時,《石油機械》《化工機械安裝與修理》《鉗工技術大全》等專業(yè)書籍是他不離手的寶貝。6年里,他閱讀過的專業(yè)書籍約有60本;要是下班早,他就留在操作臺上練基本功。
用曹寬身邊朋友的話說,他的努力換來了“開掛”的人生。鉗工的加工精度一般要控制在0.06毫米以內,曹寬能控制在0.01毫米以內,粗細相當于一根頭發(fā)的七分之一。在2015年舉辦的第七屆全國石油與化工行業(yè)職業(yè)技能競賽中,曹寬和來自全國的66名鉗工高手對決,奪得了第一名。
比賽結束后,曹寬拿著獎牌向師父報喜,可把李永翔樂壞了。“拜師時,曹寬說不會給我丟臉,果然沒食言。”李永翔說,“我提醒曹寬不要光拿比賽的獎牌,更要拿為吉化作貢獻的獎牌。這句話也被他記到了心里。”
2016年,吉化啟動轉型升級重大項目,年產15萬噸的中部乙烯裝置急需檢修。曹寬在48小時內,在變形的零部件上連續(xù)銼了上萬刀,做到刀刀精準。部件安裝就位以后,設備一次開車成功,每年為下游增加乙烯量13萬噸,累計盈利20億元,為吉化3年盈利100億元奠定了基礎。
年輕人,可以做更多有價值的事情
拆裝泵是鉗工的經常性工作之一,拆卸的時候容易擠到手指,安裝的時候要是偏一點,中間的零件大蓋墊兒就容易報廢。曹寬惋惜地說:“我自己就安壞過好幾個,后來一問1個就要幾千塊錢。”曹寬有些心疼,一心想著解決這個問題。2018年,他發(fā)明了“模塊化水平回裝工具車”,保證大蓋墊兒不損壞,還能節(jié)省30分鐘的時間成本。
在“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首屆一線創(chuàng)新成果交流推介活動”中,這項成果受到業(yè)內關注。后來,還有企業(yè)利用它輔助其他管道的焊接工作。曹寬說:“原來工人也能做這么多有價值的事。”
2018年年底,曹寬被任命為東部檢維修一車間鉗工一班班長,接了師父的班兒,成了該車間12個班組中最年輕的班長,帶領著該車間最年輕的班組,用自己的勤奮和創(chuàng)新精神感染和帶動著工友們。
副班長康濱說:“在班組重新組建的一年里,曹寬不僅帶領大家完成了幾次大修任務,還創(chuàng)新實行了午餐總結會,規(guī)范了零部件擺放規(guī)則和工作經驗總結記錄制度。”
年終歲尾,曹寬心里又有了新的夢想,他要努力把班組帶出活力,帶著自己的工友干出花樣,讓工友們都做閃光的金子、品奮斗的甘甜。